雖然我是個佛教徒,卻常常對於大乘佛教的經典產生懷疑,
而之所以我一直自認為自己是佛教徒,是因為對金剛經有一種特別的感情。
後來開始想多學幾部經典時才接觸了地藏經及阿彌陀經,但是看完卻很抗拒,
因為在我認知的 佛陀 是一位偉大的思維者,應該不會以威脅利誘來驅使人們相信他,
但是很明顯的地藏經裡充滿了威脅,而阿彌陀經又是不斷的利誘,
另外地藏經是佛陀在"忉利天"...一個我們看不到的地方講的,
而阿彌陀經卻又是滿篇述說著一個我們看不到的世界,
這在理智上完全無法說服我,一直到現在還是無法打從心裡去喜歡這兩部經。
可是很奇怪的是,在現今台灣最主流的佛教宗派是淨土宗,也就是以啊彌陀佛為信仰中心,
教人們一心念佛,往生"淨土"一個我們看不到的世界,
而我也很莫名的進入地藏法門的修行,
雖然我對佛經一直抱持著懷疑的態度,但是對佛陀最初的教導卻深信不疑,
那就是在阿含經中有關各種心性的修練
只是一直想問:我到底該相信什麼?我不斷的思維,不斷地產生懷疑,
我發現現在大部分的宗教信仰是非理性的,不要你思考!不要你懷疑!先相信再說,
這跟我當初愛上佛教的理由是背道而馳的。
其實我可以提出一大堆的理由,而且是理性的、科學的說法去支持念佛法門及持戒的重要性,
但是正統佛教繼續使用那些神奇鬼怪的方法去闡揚大智慧者的論述,
而那些旁門左道卻又有意無意的以所謂的"方便法門"去曲解教義,
所以遇到動輒以地獄惡鬼恐嚇信徒的,我當然無法信服,
當然,不教導戒律的新興宗派我也避之唯恐不及。
這不代表我持戒圓滿,而是我深深知道持戒的重要性,就算有時犯戒也不磨滅我對持戒的重視,
犯戒時,只能懺悔再懺悔,而不是去懷疑持戒的必然性
無論念佛或持戒都是一種對心性的鍛鍊,我們常常覺得知道與做到是兩回事,
文人讀佛經把他當哲學推理,推到一個極緻,彷彿自己已然開悟,但是行住坐我待人接物依然貪嗔癡慢疑,沒有什麼改變。
卻又缺乏自覺自省能力,更甚者裝模作樣假裝自己不貪不瞋不癡,說的一口好佛法。
或是像我明明知道什麼該做,什麼不該做。什麼想該想,什麼不該想,卻都管不住自己,
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沒有鍛鍊好自己的心性,管不住自己那又如瘋猴子一般的思緒。
而持戒、唸佛及禪修...就是為了要鍛鍊心性而設計的功課,修這些功課的用途就是為了成就般若大智慧,
如果我們做了一大堆功課也就是經典常提到的六波羅蜜中的前五項,卻不去思維成就般若大智慧,那絕非佛陀的本意。
但是若不做功課只在頭腦理邏輯推理,那麼我們所冀求的開悟是永遠不會發生的。
附註:六波羅密是 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 ,其中前五項是一種有形的看得到的修行,最後一項則是看不到的思維